文章详情

汗马功劳 汉语成语

12-20     浏览量:43

汗马功劳(拼音:hànmǎ gōngláo)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,现泛指大的功劳。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。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。出自《韩非子·五蠹》。/n

释义

现泛指大的功劳。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。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。

语法

偏正式;作宾语;含褒义,形容战功。

成语典故

晋文公/n《史记·晋世家》叙述春秋时晋文公的一段故事时,也说过汗马之劳的话。晋文公,名重耳,是晋献公的儿子,所以又称公子重耳。他曾流亡十九年之久,后来回国做了国君,而且称霸一时。当他回国之初,即位为晋文公时,对于随从他流亡的人员,一一论功行赏。有个小臣名叫介之推,没有提出自己有什么功劳,也不求赏赐,躲到深山里隐居起来了。另一个小臣名叫壶叙,见三次行赏都没有他的份儿,便对晋文公说:“君行三赏,赏不及臣,敢请罪!”晋文公当即把行赏的标准向他说明:“夫导我以仁义,防我以德惠,此受上赏;辅我以行,卒以成立,此受次赏;矢石(箭矢炮石)之难,汗马之劳,此复受次赏;若以力事我而无补我缺者,此复受次赏。三赏之后,故且及子”。

刘邦/n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和《汉书·萧何传》也有一段有关汗马之劳的故事。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,刘邦起兵反秦,萧何始终帮着他,筹谋划策,忠心耿耿,是刘邦最可靠的得力助手。秦亡以后,刘邦又打败了项羽,建立汉朝,做了皇帝,萧何便担任相国。刘邦认为论功劳应以萧何为第一,所以首先封他为“酂侯”(酂,县名,今湖北光化县),食邑八千户。但是其余功臣多不服,他们说:“我们拼死拼命,多的经过百余战,少的也打过几十仗,而萧何未有汗马之劳,只会耍笔杆、发议论,根本没上过战场,封赏反在我们之上,这是什么道理?”刘邦问道:“你们知道打猎的事吗?”大家同声回答:“知道。”再问道:“那么你们知道猎狗吗?”又是同声回答:“知道。”刘邦于是接着说:“打猎的时候,追杀野兽的是狗,而指示野兽的住处、去向,让狗去追杀的,却是人(夫猎,追杀兽兔者狗也,发踪指示者人也)。你们只会追杀,不过是功狗而已,至于萧何,能发踪指示,他才是功人。而且你们多数是单身跟随我,有同族两三人一起入伍的就算难得了,可是萧何,他叫全家族的几十个男子都参加了我们的军队,跟着我一同出力。他的大功劳是怎么也不能忘记的!”大家听了,便谁也不吭气了。

成语出处

弃私家之事,而必汗马之劳。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。(战国·韩非《韩非子·五蠹》)

成语寓意

刘邦称帝后,功臣们日夜争功,不能决定高下。萧何、曹参之争,表面上看是两人争功,实际上是文武两班大臣的争夺战。处理不好功臣的问题,将造成严重的不稳定因素。在这个关键时刻,刘邦举猎犬与猎人的比喻,认为猎犬在前搏击野兽,须有猎人在后操纵指示;战将之功好比猎犬,萧何之功,好比猎人,平息了这场纷争。的确,自古以来,均是“劳心者治人,劳力者治于人。”关键时刻,一条心计的力量足以胜过千军万马。

成语运用

成文用法

“汗马功劳”原指战争中立下的功绩。也泛指工作成绩。该成语在句中一般作宾语、主语;含褒义。常跟动词“立”“有”配合。

运用示例

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:“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,待持文墨议论,不战,顾反居臣等上,何也?”

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就是营、哨各官,也都是当时立过汗马功劳。”

马烽《刘胡兰传》:“……他自己从来也没有向别人吹嘘过自己的那些汗马功劳。”

姜树茂《鱼港之春》:“这柳成仁在钱家开虾庄时就当帐房先生,在钱家发家史上,可谓立下汗马功劳。”

相关推荐